以下是2中不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只是我覺的他們之中其實也有一些是大同小異的,你看一下吧,呵呵……
一、從zj投資收益率的計算公式R=[M(1+rN)—P]/Pn
可得zj價格P的計算公式P=M(1+rN)/(1+Rn)
其中M是zj的面值,r為zj的票面利率,N為zj的期限,n為待償期,R為買方的獲利預期收益,其中M和N是常數。那么影響zj價格的主要因素就是待償期、票面利率、轉讓時的收益率。
1.待償期(期限因素)。zj的待償期愈短,zj的價格就愈接近其終值(兌換價格)M(1+rN),所以zj的待償期愈長,其價格就愈低。另外,待償期愈長,發債企業所要遭受的各種風險就可能愈大,所以zj的價格也就愈低。
2.票面利率。zj的票面利率也就是zj的名義利息率,zj的名義利率愈高,到期的收益就愈大,所以zj的售價也就愈高。
3.投資者的獲利預期(投資收益率R)。zj投資者的獲利預期是跟隨市場利率而發生變化的,若市場利率高調,則投資者的獲利預期R也高漲,zj的價格就下跌;若市場的利率調低,則zj的價格就會上漲。這一點表現在zj發行時最為明顯。
一般是zj印制完畢離發行有一段間隔,若此時市場利率發生變動,即zj的名義利息率就會與市場的實際利息率出現差距,此時要重新調整已印好的票面利息已不可能,而為了使zj的利率和市場的現行利率相一致,就只能就zj溢價或折價發行了。
4.企業的資信程度。發債者資信程度高的,其zj的風險就小,因而其價格就高;而資信程度低的,其zj價格就低。所以在zj市場上,對于其他條件相同的zj,國債的價格一般要高于金融zj,而金融zj的價格一般又要高于企業zj。
5.供求關系。zj的市場價格還決定于資金和zj供給間的關系。在經濟發展呈上升趨勢時,企業一般要增加設備投資,所以它一方面因急需資金而拋出zj,另一方面它會從金融機構借款或發行公司債,這樣就會使市場的資金趨緊而zj的供給量增大,從而引起zj價格下跌。而當經濟不景氣時,生產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將有所下降,金融機構則會因貸款減少而出現資金剩余,從而增加對zj的投入,引起zj價格的上漲。而當中央銀行、財政部門、外匯管理部門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時也往往會引起市場資金供給量的變化,其反映一般是利率、匯率跟隨變化,從而引起zj價格的漲跌。
6.物價波動(通貨膨脹)。當物價上漲的速度輕快或通貨膨脹率較高時,人們出于保值的考慮,一般會將資金投資于房地產、黃金、外匯等可以保值的領域,從而引起資金供應的不足,導致zj價格的下跌。
7.政治因素。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并反作用于經濟的發展。當人們認為政治形式的變化將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時,比如說在政府換屆時,國家的經濟政策和規劃將會有大的變動,從而促使zj的持有人作出買賣政策。
8.投機因素。在zj交易中,人們總是想方設法地賺取價差,而一些實力較為雄厚的機構大戶就會利用手中的資金或zj進行技術操作,如拉抬或打壓zj價格從而引起zj價格的變動。
二、影響zj投資價值的內部因素
內部因素是指zj本身相關的因素,zj自身有六個方面的基本特性影響著其定價:
1.期限。一般來說,zj的期限越長,其市場變動的可能性就越大,其價格的易變性也就越大,投資價值越低。
2.票面利率。zj的票面利率越低,zj價格的易變性也就越大。在市場利率提高的時候,票面利率較低的zj的價格下降較快。但是,當市場利率下降時,它們增值的潛力也較大。
3.提前贖回條款。提前贖回條款是zj發行人所擁有的一種選擇權,它允許zj發行人在zj發行一段時間以后,按約定的贖回價格在zj到期前部分或全部償還債務。這種規定在財務上對發行人是有利的,因為發行人可以發行較低利率的zj取代那些利率較高的被贖回的zj,從而減少融資成本。而對于投資者來說,他的再投資機會受到限制,再投資利率也較低,這種風險是要補償的。因此,具有較高提前贖回可能性的zj應具有較高的票面利率,也應具有較高的到期收益率,其內在價值也就較低。
4.稅收待遇。一般來說,免稅zj的到期收益率比類似的應納稅zj的到期收益率低。此外,稅收還以其他方式影響著zj的價格和收益率。例如,任何一種按折扣方式出售的低利率附息zj提供的收益有兩種形式:息票利息和資本收益。在美國,這兩種收入都被當作普通收入進行征稅,但是對于后者的征稅可以遲到zj出售或到期時才進行。這種推遲就表明大額折價zj具有一定的稅收利益。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這種zj的稅前收益率必然略低于高利附息zj,也就是說,低利附息zj比高利附息zj的內在價值要高。
5.流通性。流通性是指zj可以迅速出售而不會發生實際價格損失的能力。如果某種zj按市價賣出很困難,持有者會因該zj的市場性差而遭受損失,這種損失包括較高的交易成本以及資本損失,這種風險也必須在zj的定價中得到補償。因此,流通性好的zj與流通性差的zj相比,具有較高的內在價值。
6.zj的信用等級。zj的信用等級是指zj發行人按期履行合約規定的義務、足額支付利息和本金的可靠性程度,又稱信用風險或違約風險。一般來說,除政府zj以外,一般zj都有信用風險,只不過風險大小有所不同而已。信用越低的zj,投資者要求的到期收益率就越高,zj的內在價值也就越低
影響zj投資價值的外部因素
1. 基礎利率?;A利率是zj定價過程中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證券的投資價值分析中,基礎利率一般是指無風險zj利率。政府zj可以看作是現實中的無風險zj,它風險最小,收益率也最低。一般來說,銀行利率應用廣泛,zj的收益率也可參照銀行存款利率來確定。
2.市場利率。市場利率風險是各種zj都面臨的風險。在市場總體利率水平上升時,zj的收益率水平也應上升,從而使zj的內在價值降低;反之,在市場總體利率水平下降時,zj的收益率水平也應下降,從而使zj的內在價值增加。并且,市場利率風險與zj的期限相關,zj的期限越長,其價格的利率敏感度也就越大。
3.其他因素。影響zj定價的外部因素還有通貨膨脹水平以及外匯匯率風險等。通貨膨脹的存在可能會使投資者從zj投資中實現的收益不足以抵補由于通貨膨脹而造成的購買力損失。當投資者投資于某種外Bzj時,匯率的變化會使投資者的未來本B收入受到貶值損失。這些損失的可能性也都必須在zj的定價中得到體現,使其zj的到期收益率增加,zj的內在價值降低。
內部因素和zj投資價值相關關系
內部因素 因素變化 對zj投資價值的影響
期限長短 期限越長 市場價格變動的可能性越大
票面利率 票面利率越低 市場價格易變性越大
提前贖回規定 提前贖回可能性越高 內在價值越低
稅收待遇 具有稅收待遇 內在價值越高
流通性 流通性越高 內在價值越高
發債主體的信用 發債主體信用越高 內在價值越高
外部因素和zj投資價值相關關系
外部因素 因素變化 對zj投資價值的影響
基礎利率 上升 內在價值下降
市場利率風險 上升 內在價值下降
通貨膨脹水平 上升 內在價值下降
外匯匯率風險 所投資zj的B種B值下降 內在價值下降
1.zj信用評級情況
zj信用評級是由信用評級機構對zj發行主體如期、足額償還債務本息能力與意愿的相對風險進行的以客觀、獨立、公正為基本出發點的專家評價。zj信用等級是反映債務預期損失的一個指標,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判斷風險的參考值。一般而言,zj信用評級受zj發行主體信用評級、zj利率水平及其償付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zj信用評級越高,該種zj發生兌付風險的可能性越小。
2.財務狀況
財務狀況是指zj發行主體的資產負債結構及其流動性,這從財務角度反映zj發行主體到期償還zj本息的能力。資產負債結構方面一般可關注公司資產負債率指標,其反映資產最終對債權人利益的保障程度,資產負債率越低,zj發行主體的兌付風險越小;流動性方面一般則關注其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等指標,其反映zj發行主體的短期償債能力,zj發行主體的流動性越好,對投資者越有利。
3.經營情況
經營情況是指zj發行主體運用資金獲取收益的能力,zj本息的償付來源于zj發行主體通過使用zj募集資金實現的收益,因此zj兌付風險的大小從根本上而言取決于企業的經營情況。企業經營情況的好壞受其所在行業、自身管理能力及創新能力以及人才儲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企業經營情況越好,zj兌付風險發生的概率也越低。
4.擔保情況
zj發行主體在自身資信情況不夠或為追求zj更高信用評級的情況下,會尋找相關機構如金融機構、擔保公司或大股東等為其zj本息的兌付提供連帶責任擔保。因此,zj是否存在擔保及其擔保主體的資信情況是其兌付風險的重要影響因素。一般而言,存在擔保的zj其兌付風險小于沒有擔保的zj;存在金融機構擔保的zj其兌付風險小于普通企業擔保的zj。當然,就擔保本身而言,還要分析具體的擔保條款如擔保范圍、擔保方式、擔保期限等。
5.償債保障措施
償債保障措施是zj發行人為避免兌付風險的發生,根據自身經營特點和zj兌付期限建立的償債準備機制。常見的償債保障措施如設立償債準備金及專項償債賬戶制度;此外還有在出現兌付危機時的特殊規定,如發行人將不向股東分配利潤,發行人將暫緩重大對外投資、收購兼并等資本性支出項目的實施,發行人將調減或停發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和獎金,發行人主要責任人不得調離等。很明顯,有明確償債保障措施的zj的兌付風險也相對較小。
1、違約風險:指發行zj的借款人不能按時支付zj利息或償還本金,而給zj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風險。
2、流動性風險:指投資者在短期內無法以合理價格出售zj的風險,也就是可能出現的想買買不到或想賣賣不了的情形。目前jys有些zj在jys交投非常不活躍,一天成交量非常稀少(成交量也就幾萬甚至沒有,俗稱“僵尸債”)。當然如果準備持有到期,則不需要考慮流動性風險。
3、價格波動風險:受供求等因素影響,zj價格實時波動。但是,對于準備持有到期的投資者來說,價格波動無關緊要,因為他未來所獲得的利息收入和本金返還是確定的,前提是該zj不會違約。
其中zj最大的風險就是違約風險。
對于zj來說,突出的風險有兩類,其一是市場風險,它是指由于市場價格的變化造成的損失;其二是違約風險,它是指發債公司不能按時履行付息還本的義務。而市場風險又可細分為:①利率風險。zj是典型的利息商品,投資者投資于zj主要是期望獲得比市場利率更高的收益,而當銀行利率發生變化時,zj的價格也就必然向其相反方向變化,從而可能造成價差損失②物價因素,一般也稱為通貨膨脹風險。③公司的經營風險。在持券期內,若發債企業由于經營管理不善和債務狀況等原因造成企業的聲譽和資信程度下降也會影響二級市場zj的價格,從而給投資者造成損失。④時間風險。zj期限的長短對風險是不起作用的,但由于期限較長,市場不可預測的時間就多,而愈臨近兌換期,持券人心理感覺就越踏實。所以在市場上,對于利率水平相近的zj,期限長的其價格也就要低一些。⑤流動風險。指投資者將zj變現的可能性。違約風險是指發債公司不能完全按期履行付息還本的義務,它與發債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信譽有關。
1、違約風險:指發行zj的借款人不能按時支付zj利息或償還本金,而給zj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風險。
2、流動性風險:指投資者在短期內無法以合理價格出售zj的風險,也就是可能出現的想買買不到或想賣賣不了的情形。目前jys有些zj在jys交投非常不活躍,一天成交量非常稀少(成交量也就幾萬甚至沒有,俗稱“僵尸債”)。當然如果準備持有到期,則不需要考慮流動性風險。
3、價格波動風險:受供求等因素影響,zj價格實時波動。但是,對于準備持有到期的投資者來說,價格波動無關緊要,因為他未來所獲得的利息收入和本金返還是確定的,前提是該zj不會違約。
其中zj最大的風險就是違約風險。
(一)違約風險
規避方法:違約風險一般是由于發行zj的公司或主體經營狀況不佳或信譽不高帶來的風險,所以,避免違約風險的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不買質量差的zj。在選擇zj時,一定要仔細了解公司的情況,包括公司的經營狀況和公司的以往zj支付情況,盡量避免投資經營狀況不佳或信譽不好的公司zj,在持有zj期間,應盡可能對公司經營狀況進行了解,以便及時做出賣出zj的抉擇。同時,由于國債的投資風險較低,保守的投資者應盡量選擇投資風險低的國債。
(二)利率風險
規避方法:應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分散zj的期限,長短期配合,如果利率上升,短期投資可以迅速的找到高收益投資機會,若利率下降,長期zj卻能保持高收益??傊?,一句老話: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三)購買力風險
規避方法:對于購買力風險,最好的規避方法就是分散投資,以分散風險,使購買力下降帶來的風險能為某些收益較高的投資收益所彌補。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將一部分資金投資于收益較高的投資方式上,如股票、qh等,但帶來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四)變現能力風險
規避方法:針對變現能力風險,投資者應盡量選擇交易活躍的zj,如國債等,便于得到其他人的認同,冷門zj最好不要購買。在投資zj之前也應考慮清楚,應準備一定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畢竟zj的中途轉讓不會給持有zj人帶來好的回報。
五)再投資風險
規避方法:對于再投資風險,應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分散zj的期限,長短期配合,如果利率上升,短期投資可迅速找到高收益投資機會,若利率下降,長期zj卻能保持高收益。也就是說,要分散投資,以分散風險,并使一些風險能夠相互抵消。
六)經營風險
規避方法:為了防范經營風險,選擇zj時一定要對公司進行調查,通過對其報表進行分析,了解其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信譽等。由于國債的投資風險極小,而公司zj的利率較高但投資風險較大,所以,需要在收益和風險之間做出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