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區別在于跟蹤的指數不同,上證50是跟蹤上證50指數,是在滬市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構成的指數,都是屬于大盤藍籌股票,上證180是跟蹤上證180指數,是滬市的180只最具代表性的股票構成的指數
2.180是包括了50的,也就是一個50的擴大版,但是對藍籌股的代表性是沒有50好的,有點被邊緣化的感覺了,不上不下,向下呢沒有滬深300有代表性,因為這個是包含了兩市流通市值最大的300個股票,向下的代表性或者說整體代表性要好于50
3.紅利是跟蹤紅利指數,紅利指數是根據自己制定的規則選取那些有長期持續穩定分紅的股票,但是不一定都是大盤股,也有一些中小盤股的,中小板就很容易理解了,是跟蹤中小板指數的,也就是中小板所有股票的走勢,此外,還有深圳100ETF,跟蹤深圳100,也就是深市最有代表性的100個股票
4.選擇ETF關鍵是選擇指數,不能說的誰的風險或者賺錢能力一定比另一個好,因為不同時期的市場中,不同的指數表現是相對有差異的,尤其是在50和中小板之間,差別會很大的,因為代表的風格差別就很大的,所以關鍵是投資人更好什么指數或者說什么類型的股票
您好,第一個是指數,第二個是基金,第三個是期權,后兩個是可以直接在股票賬戶進行購買的。
上市券商期權低至1.8元一張!
ETF是指數股票型基金,它的價格是由市場供需兩方力量拉鋸決定出來的,它的“凈值”則是根據基金總資產減總負債后,除以發行總份數計算出來的。
理論上這種ETF基金的市價,應該隨時等於凈值。
但因市場上多空推移的緣故,市價經常偏離凈值。如果市價低於凈值,“折價率”大於0%;如果市價高於凈值,“折價率”小於0%(此時以溢價率大於0來論)。
如何利用它們買賣基金呢?
如果市價低於凈值,“折價率”大於0%;則投資人將推論市價終將回歸凈值,亦即ETF市價將會走揚,此時可以買進ETF,同時放空指數成份股來套利。
反之,如果市價高於凈值,“折價率”小於0%;則投資人將推論市價亦終將回歸凈值,亦即ETF市價將會走跌,此時此時可以放空ETF同時買進指數成份股來套利。
.
以上所述一切順理成章,唯其難處在於,
1.投資人不易隨時發現基金凈值與“折價率”的值;
2.買賣ETF容易,做多放空指數成份股難。有50支股票耶!怎麼一次性全部買賣?一般做這種套利的都是法人,起碼做一次要丟進來幾個仟萬甚至上億,才能賺到價差。
3.由於理論上這種ETF基金的市價,應該隨時等於凈值。因此套利者都是隨時盯著盤看,一有顯著偏離,立馬就做套利,十拿九穩??伤睦麧櫰鋵嵅粫艽?。用力多而收效少,一般股民不玩這個也罷!
.
總之,一般股民聽聽套利就好,知道學理就好,別太當一回事。這種交易一般人是玩不起的。
一個是基金,一個是股指qh。
上證指數種類眾多,上證全指是其中一種。上證指數——1A0001 上證全指——000047
上證全指是由上證180和上證小盤指數成份股一起構成,以綜合反映滬市大中小盤公司的整體狀
況。
成分指數
上證指數列表 指數名稱 基準日期 基準點數 成份股數量 相關全收益指數
上證180 2002-06-28 1000 180 上證180全收益
上證50 2003-12-31 1000 50 上證50全收益
上證中盤 2003-12-31 1000 130 上證中盤全收益
上證小盤 2003-12-31 1000 320 上證小盤全收益
上證中小 2003-12-31 1000 450 上證中小全收益
上證全指 2003-12-31 1000 500 上證全指全收益
上證50:上證50 指數是根據科學客觀的方法,挑選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 只股票組成樣本股,以便綜合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龍頭企業的整體狀況。上證50 指數自2004 年1 月2 日起正式發布。其目標是建立一個成交活躍、規模較大、主要作為衍生金融工具基礎的投資指數。
中證500:是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所開發的指數中的一種,其樣本空間內股票是扣除滬深300指數樣本股及最近一年日均總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剩余股票按照最近一年(新股為上市以來)的日均成交金額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20%的股票,然后將剩余股票按照日均總市值由高到低進行排名,選取排名在前500名的股票作為中證500指數樣本股。中證500指數綜合反映滬深證券市場內小市值公司的整體狀況。
滬深300:指數的選樣方法是對樣本空間股票在最近一年(新股為上市以來)的日均成交金額由高到低排名,剔除排名后50%的股票,然后對剩余股票按照日均總市值由高到低進行排名,選取排名在前300名的股票作為樣本股。滬深300指數的市值覆蓋率高、與上證180指數及深證100指數等現有市場指數相關性高、樣本股集中了市場中大量優質股票,因此,可以成為反映滬深兩個市場整體走勢的“晴雨表”。